新闻资讯
河南郑州造船门式起重机厂家 造船门式起重机吊装作业的标准化操作规程与应急预案实践【返回】

造船门式起重机吊装作业涉及千吨级构件与复杂船坞环境,标准化操作规程与应急预案是防范坠落、倾覆等事故的核心保障。当前行业已形成 “全流程管控 + 场景化处置” 的成熟体系,以 GB6067.1《起重机械安全规程》为依据,结合船厂实操经验细化流程,在沪东中华、舟山长宏国际等企业的应用中,实现吊装事故发生率控制在 0.1% 以下。

微信图片_20230525180059

标准化操作规程:全流程闭环管控

作业前准备:风险前置排查

设备检查实行 “三级校验” 制度:操作人员先通过目视检查主梁、支腿有无裂纹,钢丝绳断丝数是否超过公称直径的 10%,吊钩开口度是否超标;再启动空载测试,验证起升、行走、变幅机构动作流畅性,制动器制动距离需控制在额定速度的 1/15 以内;最后确认安全装置有效性,包括力矩限制器的超载报警功能、防风夹轨器的锁定状态,以及紧急停止按钮的响应速度。

环境与人员准备聚焦 “适配性评估”:用风速计实时监测作业环境,风速超过 6 级时立即停止作业;清理轨道周边障碍物,确认地面承重能力适配吊重,必要时铺设钢板加固;作业人员需持证上岗,指挥司索工与司机通过 GB5082 标准信号(手势、旗语或对讲机)预先核对,明确 “起吊”“停止”“落钩” 等指令规范。

作业中操作:精准流程执行

起吊阶段遵循 “试吊确认” 原则:缓慢起升吊物至离地面 20-30 厘米,暂停观察吊物平衡状态与吊索受力情况,发现捆绑不牢或重心偏移时立即落钩调整,严禁吊物上有人或浮置物时起吊。吊运过程中保持吊物与船体、设备的安全距离,跨船坞作业时避开高压线缆,双机联吊(如两台 800 吨门机协同吊装 LNG 船液货舱)需通过 5G 专网实现动作同步,同步误差控制在 3 毫米以内。

运行与落钩强调 “平稳可控”:行走机构速度不超过 3m/min,变幅时避免急加速急减速;落钩前由指挥人员确认落点精度,司机通过微动控制实现毫米级对位,落钩后待吊索完全松弛再解除捆绑,禁止拖拽未完全落地的吊物。全程严格执行 “十不吊” 原则,对指挥信号不明、重量不明、埋地物件等场景坚决拒绝作业。

作业后收尾:设备状态复位

作业完成后需执行 “三清三查”:清理吊索具并分类存放,检查钢丝绳磨损情况并补充润滑;将吊钩升至极限位,行走机构停靠指定位置,启用夹轨器与锚定装置;填写《吊装作业记录表》,注明设备运行状态、异常情况及下次检查时间。舟山长宏国际通过该流程,使设备日常故障发现率提升 70%。

应急预案:场景化快速处置

吊物坠落前兆处置

当出现钢丝绳异响、制动器卡滞等坠落前兆,司机需立即按下紧急停止按钮,指挥人员迅速划定警戒区域疏散人员。若吊物轻微晃动,通过微调起升与变幅机构使吊物平稳落地;若发生部分断裂,启用备用制动系统锁定起升机构,调用同吨位门机辅助转移载荷,待吊物固定后更换受损部件。某船厂曾通过该方案,成功处置起升钢丝绳断丝导致的吊物悬停危机。

设备卡阻与断电应急

行走或变幅机构卡阻时,立即切断电源,排查轨道异物或齿轮啮合故障,严禁强行操作;若为电气故障,启用应急电源驱动机构复位。突然断电时,司机通过手动释放装置缓慢落钩,沿海船厂还需同步启动防风应急程序,加固锚定系统防止设备移位。青岛北海造船在一次突发断电中,通过该流程将悬停的 50 吨分段安全落地,未造成设备损伤。

强风与碰撞应急

风速骤升至 7 级以上时,立即停止作业,将吊物落地后锁定夹轨器,连接防风缆与地面锚桩;台风过后全面检查结构形变与安全装置性能,确认无误后方可复工。若发生轻微碰撞,先停机检查主梁挠度与支腿垂直度,通过激光跟踪仪测量形变数据,超标时需由专业人员进行结构修复。

公司网址:www.sljieduanpin.com

咨询电话:13323808457